比特币简介(一)

2018-04-20

比特币一个近年来突然热起来的话题无论对它了解多少这个才出现了不到10年的新币种,确实带有一层神秘的面纱。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这层面纱。

(一)简介及其工作原理

比特币正式发行于2009年,被一个自称为Satoshi的人。“比特币”一词来源于英文bitcoin,代号是BTC,其全部单位如下图所示:



源:比特币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比特币

注:此刻,一比特币大约等于2000美元。


比特币的产生解释起来有些困难,但大概可以用“矿工原理”来解释。矿工挖出的矿可用作经济生产、消费(总之是有价值的),而矿工付出了劳动自然也应该得到回报。

想象一个函数方程式hn),这个函数非常复杂,以至于只要n变一个位元(二进制里的基本单位)----即一个bit----整个函数值hn)就是天壤之别。因此几乎无法从hn)的值反推回n值。而唯一反推的方式,就是“穷举法”,即把所有的可能都列举出来。这样大量的工作能够完成之后,就能得到虚拟货币作为奖励,即比特币,即“完成解决一比特(bit)问题所得的奖励”。

比特币的基础是二进制数字

但不是谁想什么时候完成就完成的,而是一个区域链里(可以理解为同一局域网下的人),同时开始计算,首先计算出结果的人(电脑),可以得到这一个比特币(或者说,此电脑产生一个比特币)。一开始,比特币产生的速度大约是每10分钟一个。而雇主(satoshi本人)会根据货币增发节奏来确定比特币的发行速度,如果想发行慢一点,就把题目调难一点;如果想发行快一点,就把题目调容易一点。

这一过程,消耗了电脑的运行时间和设备,这一机制被称为“工作量证明机制”----进行了大量工作,进而得到报酬,这就是比特币的产生机制。这一机制被称作“挖矿”。

(二)产生原因

为什么要产生工作原理这么复杂的货币呢?提到比特币的产生过程,就不得不提及钱币的产生过程,以及钱币的缺陷。

人们经济生产和发展一直以来的目的,就是让生活质量提高、物质尽量丰富以及利益最大化。这一目的是钱币产生的主要动力。

在钱币还没产生之时,人们为了满足生活基本需求,都是“自给自足”。后来,生产的多了,不同人又有不同专长,于是就用我擅长生产的东西,去跟别人换,换来我不擅长生产的,这样不仅满足了我的生活需求,还能提高生活质量。这就是“以物换物”。

再后来,由于人的生活空间扩大,人生产的东西种类、数量越来越多,价值各不相同,再以物换物已经极不方便。比如,一个牧羊人要用一只羊换一个水盆,但一只羊到底值几个水盆呢?不同地方对羊的需求不同自然就对羊的价值的认识不同于是为避免争议,交换媒介就此产生----也就是“钱”。人们用一只羊换得一些钱,再用钱去换其他东西。这也是为了商品流通的考虑。

一开始每个东西都有其固定的钱数。然而物品大量存在的时候每种物品应该对应多少钱,国家又应该发行多少货币呢?一般来讲就算再精细,也很难做到刚刚好,往往要么发行过剩,要么发行得不够。这是所有国家都会面临的问题。


于是比特币因而产生国家货币发行量过剩(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为了刺激经济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大量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货币不再值钱。拥有的钱越多,损失就越大。这种情况下,即使寄希望于汇率(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也极为冒险,因为汇率的升降更加不可靠。于是一种为钱保值的方式---“挖矿”---就此发明,钱转化成虚拟货币用以保值。同时,比特币的发行允许个人直接支付给他人,不需经过如银行、清算中心、证券商等第三方机构,从而避免了高手续费、繁琐流程以及受监管性的问题。

当然,这只是一种大家较为认可的说法,毕竟发行者本人对其发行比特币的原因也并未表态。

(未完待续)

资料来源:

挖矿(比特币)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cn/挖礦_(比特幣)

工作量证明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zh-cn/工作量證明

中本聪 / 比特币:对等网络电子现金系统.